贝博足球app平台 行业领军品牌
首页 走进贝博足球app平台 贝博足球app平台业绩 联系我们

热门搜索:

首页 > 贝搏体育下载的网址

东南网架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8 贝搏体育下载的网址

  钢结构是建筑行业的细分行业,指用钢板和热轧、冷弯或焊接型材(工字钢、H型钢、压型钢板等)通过连接件(螺栓、高强螺栓等)连接而成的能承受荷载、传递荷载的结构及形式,其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能力好、施工周期短、工业化程度高、绿色环保等优势,是我国建筑结构类型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现阶段,我国钢结构下游需求主要集中于商业地产、公共建筑及工业生产厂房等领域,主要有机场航站楼、火车站及大型交通枢纽、会议及展览中心、体育场馆、学校、医院等。该类工程投资主体主要以政府为主,投资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财政收支情况、经济周期及国家产业政策密切相关。

  当前经济运行正处于恢复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依然较大,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仍面临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面临新的阻力、信心偏弱等困难挑战。为了扎实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引领中国经济持续恢复、稳中求进,基建投资仍为政府稳增长政策的关键着力点,预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在一段时间内将继续维持较高景气度,建筑业下游需求量在中长期内仍将保持稳定发展。

  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加快推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意义重大。绿色建筑成为当下建筑的一大主题,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设计建造理念慢慢的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聚焦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加快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2年 3月,住建部印发了《“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全力发展钢结构建筑,鼓励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建筑,积极地推进钢结构住宅和农房建设。规划明确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2022年6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发布《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再次明确了要推进绿色低碳建造,全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2023年12月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方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大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绿色科学技术创新,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动超低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在国家双碳政策的背景下,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国家战略,也是建筑行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下,装配式钢结构市场预计将保持增长态势。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严重,建筑业劳动力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2022年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人数为 5232.47万人,同比减少5.85%,而随着劳动力人口的减少,人均工资也呈逐年递增趋势。随着我们国家人口红利的淡出,建筑业的“招工难”、“用工荒”现象已然浮现,而且仍在不断地加剧,建筑工业化和数字化势在必行。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智能建造为抓手,大力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速形成具有建筑行业特点的“新质生产力”是必然方向。

  智能建造构建了一种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先进建造方式,符合新质生产力的特征要求,通俗易懂、形象一点来说就是“看得见的在工厂,看不见的在云上”。智能建造将看得见的建造过程放在了工厂,将建筑部品通过规模化、集成化、工业化进行智造,现场则以装配化为主组织施工;将看不见的建造组织过程放在了云上,通过数字技术和数字化管理,推动设计、生产、运输、施工以及运维的“一模到底”、全过程信息互通。这种建造方式改变实现了建筑业“产能升级、资本汇聚、产业集群”,从而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是建设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强力展示。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其中鼓励智能建造产品与设备的生产制造与集成研发技术,鼓励先进适用的建筑成套技术、产品和住宅部品研发与推广,钢结构住宅集成体系及研发技术与推广。鼓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太阳能光伏等再次生产的能源建筑应用相关产业,建筑信息模型 (BIM) 有关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意味着智能建造将成为建筑业未来的主流方向,推动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3年 12月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程。

  在国家大力推进“碳中和”及绿色建筑的政策背景下,光伏与建筑一体化迎来快速发展,已成为建筑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政策端也在鼓励建筑企业与光伏等清洁能源融合。《“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整县光伏”等国家政策相继落地, BIPV相关标准不断成熟,国内建筑光伏市场正在快速兴起。

  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将建筑碳排放计算作为强制要求,2022年 4月1日起实施。同时也规定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均应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系统的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同步完成。

  2022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全国新增建筑光伏装机容量目标5000万千瓦以上即2025年的平均每年新增装机规模达1000万千瓦。

  2024年 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要推动建筑用能低碳转型,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试点推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新建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加强既有建筑加装光伏系统管理。

  基于上述背景,分布式光伏应用开始规模化呈现,我国光伏建筑一体化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化纤所属行业为化学纤维制造业,主要产品为涤纶长丝,也称“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涤纶长丝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是服装和家纺。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其在拉动消费、繁荣市场、吸纳就业、扩大出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23年,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供给需求稳步改善,为纺织化纤产业链平稳运行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和积极支撑。在此背景下,化纤行业全年经济运行情况呈现积极向好的趋势:一是行业产销基本稳定,市场相对平稳;二是化纤出口保持增长态势,出口量创历史新高;三是行业运行状况环比逐步改善,特别是下半年效益改善明显;四是高性能纤维和生物基纤维行业持续稳步发展。

  根据中国化学601117)纤维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3年涤纶长丝产量5702万吨,同比增加8.7%,行业总体开工负荷高于去年同期,总体库存处于正常水平。以涤纶POY为例,全年平均库存约15天,较2022年下降11天,尤其6~9月,平均库存均在15天以下。

  从需求端来看,2023年纺织行业国内市场需求韧性较强,国内纺织服装类商品零售明显修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2月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9%,增速较2022年大幅回升19.4个百分点,整体零售规模超过2019年水平,且明显好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整体水平。

  从长期来看,我国化纤产业仍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中国制造 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将加快推动我国化纤工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高性能化、差别化、生态化纤维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向新能源汽车、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产业领域拓展。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和对外开放、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以中产阶级、老龄消费、年轻时尚等为代表的个性化、差异化、功能化的需求升级,我国化纤的需求潜力将不断释放,为行业供给侧整体提质增效和发展优质产能提供新的契机。此外,“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助力我国化纤产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制造基地布局,促进我国化纤工业的国际化进程。

  当今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国家政策鼓励化纤行业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促进行业产品整体技术水平的升级换代,同时强调绿色发展,促进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 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启动实施石化领域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和制造业领域国家专项规划重大工程,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化纤工业生产全过程的普遍要求,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化解部分过剩产能,绿色化纤制造能力稳步提高。2022年4月21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时发布了《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化纤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化纤产量在全球占比基本稳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行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高性能纤维研发制造能力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80%。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绿色纤维占比提高到25%以上,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可降解纤维材料产量年均增长20%以上,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规模进一步发展,行业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形成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该《意见》进一步指出,在“十四五”时期,化纤工业是纺织产业链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主要从事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高层重钢结构、轻钢结构、金属屋面系统和钢结构住宅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一家集设计、制造、安装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建筑钢结构企业,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是钢结构行业中的优势企业,是空间钢结构领域中的龙头企业,也是高层重钢结构的领先企业。

  公司拥有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高层重钢结构、轻钢结构、金属屋面系统和钢结构住宅等系列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机场航站楼、高铁站房、会展中心、商业建筑、工厂建筑、钢构桥梁、住宅、学校、医院等多个领域。曾参与建设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北京首都机场T3A航站楼、广州新电视塔、杭州新建火车东站、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地下 700米江门中微子探测器项目等标志性工程,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2019年公司取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完成由专业分包向总承包的战略转型升级。凭借多年积累的项目管理经验和品牌优势,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积极探索EPC模式(设计-采购-施工),先后中标了磐安县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PPP项目、临安区西林小学新建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杭州亚运会萧山区体育中心改造提升项目、萧山南部固废资源化利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国电双辽发电有限公司煤场封闭改造项目、临安区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一期工程总承包项目、杭州湾智慧谷二期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等总承包工程,并获得了多项建筑行业奖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鲁班奖、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钢结构金奖、空间结构奖施工金奖、建筑防水行业科学技术奖-工程技术奖(金禹奖)、浙江省钢结构金刚奖等。

  在市场占有率方面,目前,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企业众多,市场较为分散,市场暂未出现占绝对大市场份额的公司。2021年、2022年公司钢结构销量分别为59.82万吨、60.82万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2022年我国钢结构产量8,741万吨、10,445万吨计算,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0.68%和0.58%。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土木工程建筑业的披露要求

  (1)钢结构板块主要业务为钢结构建筑及围护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以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工程总承包,提供从设计、采购、制作、施工、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工程总承包服务。公司产品涵盖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高层重钢结构、轻钢结构、装配式钢结构等系列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体育场馆、机场航站楼、会展中心、高铁站房等建筑领域。公司始终致力于钢结构主业发展,是装配式集成建筑服务商,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国唯一“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住建部全国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在技术水平、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均领先于同行业。

  公司凭借在钢结构领域的领先优势,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及业务模式创新转型,公司自 2019年取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以来,逐步由钢结构专业分包向EPC总承包转型,提供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及制作、施工全过程服务,公司还提供部分项目的后期运营服务。在向EPC总承包转型过程中,公司提升了商业地位,这将进一步提高总承包项目的经济收益,同时也能够缩短总承包项目的回款周期,未来现金流得到改善,经营质量可以全面提升。

  此外,公司紧跟国家“双碳”政策,积极布局光伏建筑一体化业务。公司以“装配式+EPC+BIPV”的建设模式及“投资、建设、运维一体化”的运营模式来拓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公司业务主要涵盖于公共建筑、工商业厂房领域内的光伏屋顶、光伏幕墙、光伏车库上。公司与多家企业在绿色建筑一揽子解决方案与集成服务等业务上一直保持强强联合、互利互赢的关系。

  展望未来,公司将紧紧围绕“EPC总承包+1号工程”的双引擎发展战略,打造差异化、特色化品牌项目,进一步聚焦资源、做大品牌。同时积极把握能源转型与低碳经济的新机遇,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稳步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业务,不断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助推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2)化纤板块主要业务为涤纶长丝的生产和销售,由控股子公司东南新材料(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生产和经营,产品包括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牵引丝(FDY)、拉伸变形丝(DTY)、聚酯切片等系列。目前公司设计产能已达到年产 50万吨差别化功能性聚酯纤维产品,产品主要应用于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等下游领域。

  公司产品的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采用直销方式对外销售,并坚持的结算模式。公司产品价格具有波动性,公司主要参考第三方网站公布的主要规格产品价格,并结合原材料PTA和MEG价格走势、公司库存水平和下游需求情况来确定价格。

  公司紧紧围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健康发展、数智发展”四大发展理念,立足于“聚焦主业,深耕发展”、“聚焦品牌,高端发展”、“聚焦人才,创新发展”、“聚焦资本,证券发展”、“聚焦转型,EPC发展”五大聚焦,公司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公司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国唯一“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住建部全国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始终坚持“以产业推动为己任”,并切实践行“创新、绿色、健康、智能”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国家产业化基地和其他创新平台优势,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整合、集成先进技术资源与绿色建筑一揽子解决方案与集成服务。

  在国家绿色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健康中国等政策背景下,公司凭借的核心技术优势、品牌优势、业绩优势、团队优势,打造装配式医院、学校、会展、体育场馆、公共建筑等特色品牌,致力于成为新型装配式医院、学校第一品牌。

  同时,公司积极与政府及行业协会沟通协商,通过产业合作平台和产业联盟,公司与上下游企业建立广泛深入的务实合作,与各地工程咨询、建筑设计、配套厂商、大型总包、钢构同行及地方政府等建立深入的共赢合作,通过品牌、技术、管理及资本资源等输出,实现强强联合、优势叠加,合力打造区域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产业集群,并切实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公司已与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0余家公司联合进行协同创新研究。另外,公司目前还联合8家企业建立产业联盟,设立装配式试验基地,共同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项目并积极推动在政府投资项目及大型公建、学校、医院等项目率先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合力打造本地装配式钢结构示范工程和产业化集群。

  为实现“绿色建筑引领者”的企业愿景,公司紧跟行业趋势,抓住行业机遇,顺应国家战略规划,积极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以先驱者的姿态,推进建筑工业化和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装配式钢结构是公司的特色和优势。公司一直致力于装配式钢结构研发技术、产品应用和模式推广。公司联合中国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开展技术研究,研发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形成了能够适合不同档次要求的医院、学校、城市综合体等独具特色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体系。近年来,公司坚定不移地实施“EPC总承包+1号工程”双引擎发展战略,通过将装配式钢结构与EPC总承包相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从而形成了具有东南特色的EPC模式。

  结合公司在医院、学校、会展上的业绩优势和丰富经验,公司进一步把EPC项目作了更为具象的定位:打造装配式医院、学校、会展、体育场馆、公共建筑等特色品牌,致力于成为国内新型装配式医院、学校第一品牌。目前,公司在医院、学校、会展、场馆、城市综合体上逐步积累了大量的工程业绩,包括磐安人民医院、临安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医院、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台州学校、萧山南都小学、萧山南二路小学、萧山智慧谷二期、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期、萧山西电电子科技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始终坚持“精品立企,高端制胜”的技术发展战略,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在装配式钢结构、数字化技术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形成了国家重大科学装置结构建造技术、旋转开合屋盖技术、大型公共建筑综合建造技术、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建筑体系、复杂形体超高层高耸结构建造技术、高性能精细化金属围护系统、钢结构数智建造技术、东南SPB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空间网格结构全自产一体化技术、张拉结构建造技术等十大核心技术,总体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国家重大科学装置结构建造技术、旋转开合屋盖技术、大型公共建筑综合建造技术、桁架加劲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建筑体系、空间网格结构全自产一体化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公司重视技术创新的推广和应用,并致力于利用新技术促进钢结构行业的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科技孵化、产业结构升级。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在空间网格结构、装配式钢结构、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方面专利50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2项,发明专利112项;软件著作33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49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18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工法52项(其中国家级工法5项);主编或参编了76项国家、地方、行业标准及规程规范。这一系列技术成果的取得,巩固和提升了公司的技术优势,增强了公司在钢结构建筑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提升了项目承接能力、市场影响力、客户的认可度,保证了公司在钢结构行业持续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

  当今互联网时代,为适应公司转型升级的战略发展需求,公司基于建筑的传统信息技术,融合了BIM、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实现全新的数字化管理及数字化建造。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公司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投入,也取得了其独有的信息化应用成果:其中包括面向销售经营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用于企业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 ERP”,所用的是用友 ERP(NC65);用于企业日常办公管理的“办公自动化软件 OA系统”;用于仓库管理的“仓储管理系统WMS”;用于采购招标的“ 供应商管理系统SRM”;与WMS出库数据对接的“物流平台”;面向设计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的“BIM系统”;用于加工制造管理的“生产管理系统”。

  公司始终站在行业技术创新前沿,积极研发和掌握核心技术,并将逐步推广至工程项目中。2020年 3月公司投资建设行业首家“20万吨新型装配式钢结构数字化工厂”,自动化、智能化柔性生产线、以MES为核心的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物流仓储系统、人机界面系统等,被列为“杭州市2020年重点实施项目”。随着该项目的建成,产能逐渐释放,逐步体现成本优势,人工需求降低约20%,产品质量显著提升,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下一步公司将加快生产技术的改造和开发,对现有车间完成整体工艺改造方案,对落后工艺、高能耗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不断促进公司的智能制造水平,优化生产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公司创建了行业第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行业首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行业首家全国首批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先进结构设计与建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企业研究院、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浙江省长大桥梁安全运营应用技术协同中心、公路水运钢结构桥梁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装配式钢结构桥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15个创新平台, 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多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技术合作关系。

  公司于2010年建立杭州市院士工作站,2011年建立浙江省院士工作站,2016年公司院士工作站被评为“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自建站以来,共引进国内知名院士团队2个:浙江大学董石麟院士团队、贵州大学马克俭院士团队。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企”的创新战略,于2012年被授予“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于2022年荣获首批浙江省科技领军企业。公司现拥有400余名设计、研发人员,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硕士等职称和学历的中高级人才300余人。公司利用高端创新平台在公司创新链中的功能定位以及激励机制,激发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加强高端技术、前沿技术以及本公司制造与施工急需破题的智能化、信息化等实用新型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在“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拓一方市场”的品牌方针指导下,按每建必优的要求,实施工程的施工和服务。公司一直以来聚焦“高、精、尖、难”,以匠心铸就大国工程,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全球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2022年杭州亚运会主场馆杭州奥体主体育场、杭州奥体网球中心、杭州“亚运三馆”等国家重点工程,并承接了地下700米江门中微子探测器、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同时,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号召,向新型装配式EPC总承包转型,承接了萧山南都小学、联合国地理信息展览馆工程、磐安人民医院医技楼项目、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台州学校、临安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桐庐人民医院、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期、杭州湾智慧谷二期、萧山西电电子科技产业园、钱塘区河庄片区人才专项租赁房、高创世界产业园等装配式总承包项目,实现了公司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重大突破,在总承包领域逐步积累业绩,树立品牌。

  2021年11月,由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罗尧治教授领衔、公司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的“现代空间结构体系创新、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奖项为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五大奖项之一,国内科技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奖项之一,代表国内最高科技创新水平的荣誉之一。此外,截至目前,公司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鲁班奖 58项(按展厅数量,含子公司),詹天佑奖8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2项,中国钢结构金奖137项,中国空间结构工程施工金奖和银奖33项,中国金属维护系统金禹奖13项。公司的品牌优势为公司后续业务拓展打开了新的局面,有助于承接大量国家及地方重大工程和标志性建筑,奠定了举足轻重的行业地位,树立了高层次、高技术、高质量的品牌形象。

  2023 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通过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经济发展总体回升向好。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诸多风险挑战,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稳增长的工作总基调,贯彻董事会“五大发展、四种理念、四个坚持、两轮驱动、一种精神”的指导思想,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突出稳增长、提质效、强资本、促创新、精管理、防风险,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99,566.50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2%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2,631.58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26%。

  从业务类型看,报告期内钢结构分包业务营业收入为 709,816.41万元,同比增加16.93%;工程总承包业务营业收入为 234,631.17万元,同比减少24.39%;化纤业务营业收入为319,862.20万元,同比增加20.00%;光伏业务营业收入9,564.80万元,同比增加2140.59%。

  2023年,公司坚定不移地贯彻董事会提出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健康发展、数智发展”四大发展理念,推进各项战略不断落地。公司紧紧围绕“EPC总承包+1号工程”的双引擎发展战略,毫不动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发展动力转换,加快推进业务结构调整。报告期内,公司新签及中标合同134.05亿元,承接了高创世界产业园(合同金额15.78亿元)、杭州钱塘区河庄片区人才专项租赁房EPC项目(合同金额8.1亿元)、呼和浩特新机场(合同金额1.24亿元)、杭州西站北综合体(合同金额 4.03亿元)、杭州白石娱乐康体商业商务用房总承包项目(合同金额 13.30亿元)、大创小镇A22地块商业商务用房总承包项目(合同金额10.60亿元)等重点工程。

  2023年,我国经济恢复向好,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在此背景下,公司化纤业务板块所处的行业整体处于承压修复期,已呈现积极向好的趋势,总体开工负荷保持高位,库存状况良好,出口继续较快增长。报告期内,随着消费场景加快恢复,化纤下游需求回暖,行业库存有所去化,公司化纤产品单吨盈利环比有所改善,业务毛利率有所提升,经济效益指标呈现向好趋势,特别是下半年效益改善明显。

  公司将积极抓住市场有利契机,提升生产经营效率,进而促进各产品价差持续向好。同时,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积极开拓长期稳定的国内外客户。

  报告期内,公司为响应中央“双碳”发展战略,持续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多措并举全力发展光伏新能源业务,公司以“装配式+EPC+BIPV”的建设模式持续拓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报告期内,公司承接了光伏建筑一体化总承包代表项目有吉利融和富江能源光伏电站EPC总承包项目(合同金额8,477.83万元)、杭州萧山环境光伏能源有限公司30M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同金额14,450万元)等项目。2023年以来,随着光伏组件成本的下降,性价比优势逐步凸显,而市场对于分布式光伏产品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工商业用户对于分布式光伏的装机热情也大幅提高。公司积极把握能源转型与低碳经济的新机遇,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抢占分布式光伏电站市场,努力开发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以期实现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助推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报告期内,公司品牌建设硕果累累。公司被认定为杭州亚运会、亚残会浙江省先进集体,这是对公司圆满完成亚运会建设和保障任务的充分肯定,同时公司被认定为杭州市三星总部企业。

  公司参建的凤凰山体育中心、海口免税城、新建长白山603099)站站房等5个项目荣获鲁班奖,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9项,浙江省钢结构金刚奖8项。

  2023年,公司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浙江省建设科研项目通过市建委验收;顺利完成2023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和高新技术企业重新申报工作;6项工程入选杭州市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参与完成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通过验收,圆满完成研究任务和考核指标,取得丰硕成果。

  授权知识产权47项,其中国际发明1项,国家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15项,软著10项;受理知识产权63项。获得省级工法 2项,荣获浙江省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知识产权奖二等奖、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等共9项。

  2023年 4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同年7月,国常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并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坚持稳中求进、积极稳妥,优先对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进行改造,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实施一项做成一项,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自该《指导意见》发布后,城中村项目改造正在稳步有序推进中,并分三类实施:第一类是符合条件的实施拆除新建,第二类是开展经常性整治提升,第三类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实施拆整结合。本次城中村改造有望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和激发城市功能,有助于挖掘相关土地的商业资源及配套公共设施的建设,同时也将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

  2023年 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防新增债务风险。特殊再融资债券及万亿特别国债的陆续落地,有望缓解资金面的压力,带动基建项目开工与施工速度。

  2023年是自习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第十年。10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 1.8%,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到9.7%,全球贸易增长1.7%到6.2%,全球收入增加0.7%到2.9%。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我国2023年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1,338.8亿元人民币,增长8.8%(折合1,609.1亿美元,增长3.8%),新签合同额18,639.2亿元人民币,增长9.5%(折合2,645.1亿美元,增长4.5%)。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 9,305.2亿元人民币,增长9.8%(折合1,320.5亿美元,增长4.8%),新签合同额16,007.3亿元人民币,增长10.7%(折合2271.6亿美元,增长5.7%)。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23年10月在北京成功举行,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展望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共建国数量的增加及区域内经济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机会,国际化建筑业业务有望迎来高质量稳定的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十四五”时期建筑节能水平,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住建部印发了《“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具体目标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 1亿平方米以上,城镇建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55%

  住建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30%以上;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排放量控制在每万平方米300吨以下,并初步形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框架。《规划》提出大力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积极推进高品质钢结构住宅建设,鼓励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培育一批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鼓励建筑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融合应用等。

  2023年9月习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型产业,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未来,随着产业工人数量的减少及人工制造成本的增加,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将势在必行。通过数字化及信息化的建设,基于建筑的传统信息技术,融合BIM、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提升生产制造的效益。

  此外,智慧工地是基于信息技术,围绕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建立支撑现场管理、互联协同、智能决策、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系统。随着智能技术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物联网和数字技术加速应用,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已成为我国建造方式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实现施工安全生产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法。

  我国建筑钢结构企业呈现“大行业、小公司”的特点,以开展专业分包的中小企业为主。建筑钢结构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面临优胜劣汰。拥有资质优势、规模优势、项目优势、资金优势以及资源优势的钢结构企业将在产能扩张、收购兼并中继续做大做强,在上下游市场中持续提高议价能力,在承接大型工程制作、安装中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就目前而言,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业务主要集中于几家大型钢结构企业之间竞争,未来随着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钢结构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中,住建部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要加快完善工程总承包相关的招标投标、工程计价、合同管理等制度规定,落实工程总承包单位工程设计、施工主体责任。以装配式建筑为重点,鼓励和引导建设内容明确、技术方案成熟的工程项目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随着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深入发展,国内(尤其是钢结构企业)EPC 模式将逐渐由“设计-采购-施工”模式升级到“设计-采购-制造-建造-管理”EPFCM发展模式。EPFCM 模式可以理解为基于项目服务的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包含了项目工程设计、材料采购、加工制造、项目施工管理以及项目后续维护和运营,强化并协同价值链各阶段,打造完整的业务生态。

  公司将围绕“绿色建筑引领者”的企业愿景和向现代建筑业总承包商转型的发展的策略,坚持稳中求进、稳增长的工作总基调,将继续全面贯彻“五大发展、四种理念、四个坚持、两轮驱动、一种精神”的战略思想。公司将听党话、跟党走,紧跟国家战略,坚持“EPC 总承包+1 号工程”的双引擎发展战略,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坚定不移地实施“十大营销”战略,把装配式钢结构医院、学校、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城市综合体等彰显东南优势的差异化、特色化品牌项目作为营销工作的重点战略目标,进一步发挥优势,推进“装配式+EPC、装配式+BIM、装配式+AI、装配式+BIPV”融合发展。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高、精、尖、难”的市场定位,建设了“中国天眼”、地下700米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北京首都机场T3A航站楼、广州新电视塔“小蛮腰”、杭州火车东站、上海虹桥站、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大莲花”、杭州奥体博览城网球中心“小莲花”、杭州“亚运三馆”等项目。2024年,公司将继续聚焦“1号工程”,坚持品牌化、高端化发展,积极承建国家大科学工程及地方标志性建筑。同时,公司将充分发挥优势,向新型装配式EPC总承包转型升级,提供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及制作、施工全过程服务,以及部分项目的后期运营服务。公司将在装配式钢结构医院、学校、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城市综合体等领域形成差异化发展,走出特色化道路,致力于成为国内绿色低碳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第一品牌。

  在“一带一路”上,公司曾在哈萨克斯坦、哥斯达黎加、越南、柬埔寨、新加坡、泰国、巴拿马、委内瑞拉、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开展业务,承建了马里议会大厦、哥斯达黎加体育场、委内瑞拉拉林科纳达棒球场、委内瑞拉国家会议中心及综合服务楼、巴拿马国家综合办公住宅楼、刚果布拉柴维尔玛雅-玛雅国际机场航站楼等国际化旗舰项目。2024年,公司将积极在东南亚、中亚、中南美洲及“一带一路”核心区域拓展业务,为发展中国家提升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渗透率添砖加瓦。

  公司一直秉承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住建部全国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公司致力于推广及承建绿色建筑。同时,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以“装配式+EPC+BIPV”的业务模式布局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将持续开拓 BIPV、BAPV、集中式光伏、配套储能及光伏电站的投资运维等综合能源业务,同时推进BIPV相关施工、验收等国家地方标准或规范的建立。

  公司积极响应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政策,通过智能智造达成造降本增效的目的。公司基于建筑的传统信息技术,融合了BIM、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公司投资建设的“20万吨新型装配式钢结构数字化工厂”,是行业首家以虚拟工厂、自动化和柔性生产线、以MES为核心的生产系统、机器人焊接、构件智能绿色涂装和数字化工厂施工管理系统。同时,公司也将对原有车间进行技术改造及设备升级,引入先进机器人提升生产效益。

  2024 年,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逐渐完备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公司管理流程、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搭建投资者关系桥梁。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将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努力提高规范运作管理水平,促进公司健康、稳健、持续的发展。

  公司所属建筑钢结构行业与宏观经济政策和景气度密切相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公司发展战略影响深远且重大,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及经济增长放缓,将对公司长远发展产生影响。如果国内经济发展缓慢,或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整个国民经济中固定资产投资速度也将相应放缓,进而影响到公司下游客户投资意愿,将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除政府和社会投资、上下业发展等因素外,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期,银行信贷环境和导向的变化也会给公司经营带来不确定性风险,将考验公司的经营和管理能力,对公司业务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形势的变化,根据宏观经济和政策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政策,同时公司将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

  公司钢结构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钢材,原材料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高。随着主要原材料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状况的不断变化,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也随之波动。如果公司工程投标定价未能根据钢材价格波动做出适时调整,或者公司工程合同签约后钢材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而公司又没有在恰当时机安排采购,对于公司已签订闭口合同的订单而言,将形成一定的风险敞口,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公司涤纶长丝业务而言,原材料 PTA、MEG 价格是决定涤纶长丝价格的主要因素,虽然从涤纶长丝行业的定价机制和盈利模式来看,公司可以将部分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转嫁给下游客户,但是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将增大公司存货管理的难度,引致存货跌价损失的风险,并且会造成公司产品毛利率一定幅度的波动,进而导致公司涤纶长丝业务的利润水平波动。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依靠丰富的市场实战经验及广阔的信息渠道优势,实时跟踪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走势。并且,公司通过提高统一采购比例,以提高公司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加强战略供应商及其他合格供应商关系管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及长期采购协议,争取优惠政策。继续加大业务模式转型力度,在 EPC 模式下,钢材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下降至 5-10%,公司生产经营对钢材价格波动的敏感度就会大大降低。

  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应收账款净额占总资产比例较高是由所处行业的特点决定的。随着本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应收账款余额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应收账款净额占总资产的比例预计仍将可能保持较高水平。如果公司应收账款的催收不利或者因工程业主资信和经营状况恶化导致工程款不能按合同及时支付,将影响公司的速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及业绩水平造成不利影响。另外项目中存在工程垫资、工程建设项目涉诉等因素导致的资金回笼放缓风险,从而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加强项目管理及合同履约,已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并不断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制定完善的应收账款催收和管理制度,将应收账款的回收任务纳入业务员关键考核指标,并对应收账款回款工作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以实现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避免出现坏账的损失,以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

  海光信息获德邦证券买入评级,24Q1业绩持续增长,CPU和DCU发展前景广阔

  “功能饮料第一股”连续两周被机构重点关注!21股获上调评级,16股上涨空间有望超70%

  已有54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4.27亿股,占流通A股39.66%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50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相关案例
联系万豪
宁波万豪空间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业务洽谈电话 (张总)13175192529
首页 贝博足球app平台 ETFE膜结构 PTFE膜结构 空间钢结构 贝搏体育下载的网址 在建工程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