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为新技术推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日渐突出,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成为关键词。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写进工作目标,从国家层面上,为制造业转型指明道路。
作为龙头房企之一,碧桂园对行业转型的实践要来得更早一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碧桂园在川东北地区项目中引入新工艺。
据碧桂园有关负责人介绍,南充市凤栖阁项目中采用铝模+爬架,是其在施工工艺上的一次升级。
据了解,铝模工艺全程是“铝合金模板+爬架建造体系技术”,是在传统木模、钢模上的创新,爬架则起到辅助铝模作业的作用,可提高铝模安装效率。
与传统木结构相比,铝模施工高效、环保、安全,优势相当突出。与建筑垃圾随处可见、沙土、混泥土、钢材杂乱堆放的传统工地不同,凤栖台的工地现场干净整洁,几乎没有残余木片等杂物;工具展板摆放统一、齐整,墙上张贴了严谨到接近极致的施工标准和管理要求,扬尘也明显少于一般工地。工人称,铝模支撑体系简洁,现场垃圾比较少;同时操作步骤简单,无需依赖重型机械即可组装,施工施工风险,安全性更高了。
碧桂园川东北区域工程负责人介绍道,使用铝模浇筑混泥土,能减少混泥土中的气泡,提高房屋结构的稳定性,保暖、抗震、防水等都会有一定的提升,居住舒适度更佳。目前,碧桂园许多项目都已引入铝模工艺,如南充碧桂园凤栖阁、达州渠县碧桂园、广安武胜碧桂园等。
为何碧桂园广泛引入新工艺?除了工艺升级可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更重要的是碧桂园对于建筑制造业转型的思考与探索。
在房企巨头们各自发展差异化优势的当下,碧桂园的思考是,依靠建筑机器人,从“制造”走向“智造”。铝膜+爬架在建筑工地试点应用,正是碧桂园研究建筑机器人的前置实践。
谈到建筑机器人,碧桂园几乎从无到有地开辟了一条新赛道。时间拨回2018年,碧桂园成立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先于行业,进军机器人业务,开启了行业智能建造的新篇章。
截至2021年6月,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具有五大自主研发的核心系统和12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个项目,机器人建房试点正在全面推进中。
可以说,在智能建造的赛道上,碧桂园凭借智能机器人,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而建筑机器人应用前景广泛、市场巨大,已成为目前建筑业关注的热点。
2020年7月,住建部联合7部门发布《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指出“积极探索5G、物联网、人工智能、建筑机器人等新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推动绿色建造与新技术融合发展”。
今年2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同意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的函》,将在上海、重庆、广州三地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工作。其中,佛山顺德凤桐花园项目位列其中,这是博智林建筑机器人首个商业应用项目,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真正引入建筑机器人且批量应用于工程建造过程的试点项目。
碧桂园认为,高科技应用于建筑行业,是构建未来城市的客观要求:通过高科技实现零碳排放,搭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系统,从而实现理想人居环境。
而建筑机器人等高科技应用,对建筑行业精细化发展、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可将每平方米碳排放量降低50%-75%。据碧桂园《202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碧桂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连续三年同比降幅在39%以上;截止2020年底,碧桂园满足国家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约936个,面积超2亿平米,各项指标均在行业前列。
“碧桂园已经从一个普通的房地产开发商,上升为了一个城市构建者。”中房研究院ICR常务副院长秦刚认为,在人类建设未来城市的路上,碧桂园已经是一个行业引领者的形象,有能力引导和提升建筑科技。
秦刚认为,未来数年内,随着5G、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建筑的市场规模将大幅提升。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我国智慧建筑市场规模有望于2021年底突破1万亿元,到2023年,国内建筑智能化工程市场规模将达到1.23万亿元。作为智慧建筑领域的巨头,碧桂园有望成为最主要的推动者和受益者。
Copyright © 贝博足球app平台下载的网址-贝博体育官方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65613号-4
网站地图 | 技术支持